闻翙_我听闻

盾铁‖锤基‖忘羡
妮妮基妹和羡羡是我心中的光

科幻元年不过分,球球大家看《流浪地球》

Paradox:

过个年,诚心诚意安利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


卖点各大影评说了个遍(特效硬核,直逼好莱坞,剧情能刚,刘慈欣监制),指路豆瓣,有一水牛逼的影评分析,还有各大公众号。


我自然大大不如,算不上科幻发烧友,但大刘的作品每一部也是翻来覆去好几遍,水平不够平日里憋着不敢发声,可《流浪地球》以后,内心存了少许遗憾还是想叨逼一下,以期待之后能看到克服了这些的作品诞生。遗憾来自错失读原著时那股震撼和悲凉,可遗憾尽管有,却也理解在我们市场里面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电影远比小说要温柔社会主义很多,地下城的设计和我当时脑子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尽管理智明白那种残酷无法被展现出来,一或许是大环境不允许,二或许是大家不接受。中国是大国,大到无情,大到看不见组成其宏大的一个个小人,这种个人的隐形却组成了很多人内心属于中国的骄傲。


一个难以磨灭的民族烙印,我曾觉得这烙印像诅咒,咒的好些人自己这辈子都还没过好,就惦记着别人的那辈子,这怎么回事了,我以前不懂,现在懵懂。


大刘的科幻是真的属于中国的,是真的把中国的痕迹刻进世界科幻领域,西方任何发达国家都写不出《流浪地球》,世上也许不只中国有这勇毅和笨拙能将数亿人的意志“统一”办一件事情,却只有中国实打实做到了。科幻的巅峰在美国,那是英雄的、探索的、反思的,代表开拓的美国精神,可搁我们这,一个人英雄不够,一群人牺牲也不够,要一代人、几代人,割一片韭菜一样,灭一原星火一样的牺牲去完成一个族群的愿望,于是有人去问一个个体这样值不值?


若愿望定能实现,答案十有八九是值的,但若不然呢?英雄主义经不起这样的考验,美国人永远也没法给出答案,只有中国能不假思索,我们有过一个时代群体性的独断狂热而未使国家分崩离析,这在西方自由主义环境下大约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流浪地球》(小说)里描述的地下城会如此熟悉,仿佛一群服从蚁后的工蚁勤恳沉默而无法怨怼,电影失去了原著里的冷峻严苛,让我略感陌生和失望,然而情感细腻了很多,违和感在于地下城的人并没有展现出多少连环大灾后的漠然和麻木,反而洋溢着希望——的确,“希望是这个时代如钻石一般珍贵的东西”,可比起淫浸于希望,现实里徜徉的是绝望。


那句“不能再死人了”的台词,私以为不该出现在《流浪地球》里(起码不是那该时候),因为在踏上征程的那一刻人们已经决定将生命化为数据,一次任务失败不该有这样激烈的反应,当然还有最尬的就是小女孩的求助广播(其实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到底还是违和。


我们永远,在牺牲现在拯救未来,在不可期的现在与可期的未来之间做出选择,人有时候就是会那么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渺小的生命寄托于缥缈的伟大,奉献给集体、族群,这其实是和追逐自由一样根深蒂固的本能。


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从未这么清晰自己的渺小,也因此这样的选择是别无选择。虽然现在依旧很多人仰望星空的时候想到的是爱情和亲情的浪漫,这浪漫没什么不好,只是听着稍嫌老旧,可走到今天的我们有了科幻的概念——


很多人以为科幻是对科技未来的幻想,可我却觉得科幻是我们借着科学幻想。


杠杆和工具罢了,和当年脱胎于雪月风花、山精川灵的幻想别无不同,只是我们有了更清晰的眼睛和更可靠的证据,这是科幻。


我确信我爱着它,爱得想起故事结尾时嚎啕,爱得意识到那不是故事的结尾而噤声——率领人类踏上征程的将帅用死亡迎来太阳最后一次闪亮,那一刻人类全体失声,那一刻理智死去,情感将亡。


但在宇宙里,时间有始有终,死亡无边无际,当我的眼睛望着星空,感受到的只有一股源于无能为力的安心。


这是大刘给我开启的门,深渊不在下面,在天上,冷峻残酷而无比绚丽。


(ps:《流浪地球》很诚意,除了关注主角的小故事之外,故事的大背景实在很符合原著,它令人感动的,不仅于司空见惯的亲情和成长的故事,还有那颗奔向宇宙的球,绵延两千五百年的流浪计划是如何做出的——人类决定背水一战,就算失败“也将自豪地死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是种宏大的浪漫。)


所以,绝对不失望,ball ball大家去支持票房TvT...我们的科幻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评论

热度(162)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